中國農谷·屈家嶺2021文化IP征集大賽
賽事介紹
屈家嶺遺址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最早發現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是“屈家嶺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做好屈家嶺文化考古成果的宣傳利用,講好考古故事,實現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及中國農谷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世界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決定向全球征集屈家嶺文化IP。
賽事主旨
以“時空對話光耀荊楚”為年度主旨,開啟中國屈家嶺文化好創意之旅。以屈家嶺大遺址文化品牌的發掘、保護和傳承為重點,鼓勵全球優秀設計師和團隊對屈家嶺遺址考古和歷史研究成果進行好創意設計。通過廣泛宣傳、征集,評選出最符合中國農谷·屈家嶺文化的優秀設計好創意和產品,著力打造中國農谷·屈家嶺文化品牌。
參賽資格
1、全球從事藝術與設計的專業人士、設計企業、院校師生,以及對本賽事感興趣的各屆人士均可參加。
2、參評作品必須具有完整獨立知識產權,侵權作品一律取消參評資格。
版權說明
參賽者的參賽作品必須是參賽者本人或設計團隊創作的作品,如作品發生知識產權或版權糾紛等,組委會將取消其參賽資格,并由參賽者承擔后果。參賽者應保證組委會不會因使用參賽作品而產生任何版權或知識產權糾紛。評審團擁有作品評選的絕對權利。組委會有權拒受任何對中國文化或道德有侵犯以及不符合參賽要求的作品,組委會將擁有對獲獎作品制作、展覽、出版(含電子出版)的權利。
征集類別
1、屈家嶺文化IP形象設計(你能創造出嗎?最能代表屈家嶺的形象!)
A、IP形象應圍繞屈家嶺文化特色,賦予鮮明的性格特點,易于傳播和辨識,易于衍生開發。
B、作品須有完整的設計理念,內涵積極向上,造型生動,色彩和諧。
C、需提供IP形象三視圖(正面、側面、背面),并設計三個或以上表現該形象的動作延展圖形。所設計的IP形象的名字需便于記憶,不產生歧義。
D、作品表現手法不限,參賽者需保留可用于生產的位圖源文件或矢量文件。投稿者在提交作品的同時須提交IP形象的好創意說明文字。
E、根據個人意愿,參賽者還可以提交一份IP形象的背景故事。
2、屈家嶺紋樣應用設計(你能提煉并表現出嗎?穿越歷史的紋創設計!)以屈家嶺文化紋樣、紋飾為基礎的圖案設計,以及紋樣的應用,包括但不限于:文創產品、電子產品、禮品、手工藝品、海報等;
3、屈家嶺文化品牌口號(你能喊出嗎?最能代表屈家嶺的心聲!)
A、準確反映中國農谷·屈家嶺文化的形象和氣質,充分傳達屈家嶺的歷史底蘊、文化精髓、人文風貌和旅游資源特色。
B、文化品牌口號要能做到高度概括,凝練通俗、內涵豐富、朗朗上口、印象深刻,符合本地民眾和廣大游客心理期望和時代訴求。
C、屈家嶺文化品牌口號的字數應在10字左右。D、投稿者須提交“屈家嶺文化宣傳品牌口號”好創意說明,字數控制在300字以內。
作品提交(賽事官網報名投稿系統將于12月1日正式開放)
參賽者須于北京時間2021年3月18日24∶00前在賽事官方網站上通過以下步驟完成登記及作品提交:
1.注冊及創建賬戶,閱讀并同意此次賽事的條款、條件和規定;
2.登錄賬戶,填寫個人或團隊信息,然后上傳作品相關資料(“屈家嶺文化IP形象設計”及“屈家嶺紋樣應用設計”設計作品統一提交A4尺寸300dpi、JPG圖片文件;“家嶺文化品牌口號”請在線提交)
賽事獎項
專家評審團(設計界、考古界、文旅界, 以首字母排序)
陳楠Chen Nan(中國北京)
方勤Fang Qing(中國武漢)
朱塞佩·洛蒂 Giuseppe Lotti (意大利)
黃光輝Huang Guanghui(中國澳門)
黃翔Huang Xiang(中國武漢)
梁藍波Liang Lanbo(中國澳門)
孟華平Meng Huaping(中國武漢)
潘虎Tiger Pan(中國深圳)
肖勇Xiao Yong(中國北京)
賽事獎金
獎勵額度: 100萬(包含三大征集類別獎金、獎杯、獲獎證書50萬元,光耀金獎、光耀銀獎、全場特別評審獎十位獲得者將授予屈家嶺文創大使榮譽稱號及屈家嶺設計師工作坊兩年免費使用權價值50萬。)
1、屈家嶺文化IP形象設計
光耀金獎1個,每個獎金8萬元及獲獎證書;
光耀銀獎3個,每個獎金2萬元及獲獎證書;
光耀銅獎5個,每個獎金0.6萬元及獲獎證書;
典藏獎50個,獲獎證書;
2、屈家嶺紋樣應用設計
光耀金獎1個,每個獎金8萬元及獲獎證書;
光耀銀獎3個,每個獎金2萬元及獲獎證書;
光耀銅獎5個,每個獎金0.6萬元及獲獎證書;
典藏獎50個,獲獎證書;
3、屈家嶺文化品牌口號5+3
典藏獎10個,每個獎金0.5萬元及獲獎證書;
激勵獎30個,獎金0.1萬元及獲獎證書;
4、全場特別評審獎4
全場特別評審獎2個,每個獎金2萬元及獲獎證書;
5、將設置以下兩個獎項以表彰指導教師及院校的積極參與:
光耀指導獎:20個及獲獎證書;
院校組織獎:20個及獲獎證書。
(所有償金均為人民幣稅前數額,獲獎者均需依法繳納所得稅,由組委會代繳代扣所得稅后發放獎金。)
屈家嶺遺址簡介
屈家嶺遺址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發現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首批100處大遺址保護地。
屈家嶺遺址發現于1954年冬,是長江中游第一個正式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因為這里發現的文化遺存與其他文化相比,具備獨特的文化特征,屬于一個新的文化系統,將它命名為“屈家嶺文化”。屈家嶺文化時期是我國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最為興盛和輝煌的時期,屈家嶺遺址作為屈家嶺文化的命名地,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1、屈家嶺遺址保存了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信息。典型屈家嶺文化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100—4500年。但在屈家嶺遺址第三次發掘時發現了屈家嶺文化的早期遺存,距今約6000年。可以看出,屈家嶺遺址從距今6000年左右起,一直到4000多年前,經歷了1500年左右的歷史發展過程,而且基本沒有中斷。這是江漢地區保持年代最長、遺存最為豐富的遺址。
2、屈家嶺遺址展示了屈家嶺文化的經濟發展水平。
(1)稻作農業水平。1956年發掘出的500平方米紅燒土中,摻有大量的稻谷和水稻莖干。經中國科學院專家鑒定,這些稻谷屬于粳稻。由此表明,當時的稻作農業已達到很高水平。這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首次發現史前稻作遺存,證明我國水稻栽培至少有6000年的歷史,推翻了過去我國水稻源于日本、印度等國的傳統說法,充分證明我國是世界水稻的原產地之一。
(2)制陶工藝水平。屈家嶺遺址出土了大量蛋殼彩陶杯(碗)等精美陶器,表明當時已普遍使用快輪制陶。這一時期的陶器在整個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制陶歷史上是質量最好的、最精致的,也超過了同時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工藝水平。
(3)是紡織手工業水平。屈家嶺遺址發現了大量的彩陶紡輪,其形態由過去單一的厚重型演變為輕薄型,由素面變為繪彩,這不僅反映了原始文化藝術,而且也是紡織手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充分說明當時紡織手工業取得了飛躍式發展。
3、屈家嶺遺址揭示了史前的社會組織形態。屈家嶺遺址是一個大型中心聚落,即部落聯盟的中心部落駐地。考古研究表明,當時社會已出現貧富分化、城鄉分野,開始跨入早期文明社會門檻。
屈家嶺遺址的發現,率先打破了“黃河文明中心論”,改寫了中華文明史,證明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賽事流程
大賽開啟:2020年11月20日
賽事征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3月18日
征集截止:2021年3月18日24:00
作品評審:2021年3月
頒獎典禮:2021年4月
賽事報名
報名投稿系統即將于12月1日正式開放,敬請關注!
http://qjl.07007.cn/